公立大学和民办大学在体制上的主要区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办学主体
公办大学:由国家政府或地方政府资助创立维持的大学,不是私人老板和社会企业主办的大学。
民办大学: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和公民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高等学校。
经费来源
公办大学: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包括政府按人头拨付的教育培养经费。
民办大学:经费来源主要依靠学费、捐款、募款等非政府资金,学校自负盈亏。
学费
公办大学:学费相对较低,一般在4000-9000元之间,有的特别存在如浙江万里学院,虽然是公办但实行民办学校运行机制,学费在3万元左右。
民办大学:学费较贵,通常在1-2万元,甚至更高,因为需要自筹资金。
管理方式
公办大学:管理较为宽松,但仍需通过考试和答辩合格才能获得毕业证。
民办大学:管理较为严格,实行精细化甚至军事化管理,注重对学生生活的管理。
社会认可度
公办大学:由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社会认可度较高,就业前景通常较好。
民办大学:虽然学费较高,但也在不断发展壮大,社会认可度逐渐提高。
招生方式
公办大学:招生由各地教委抽取建档线以上学生,直接进入高等院校学习深造。
民办大学:招生则是在高考生进入高考期后,由本校派人直接到各地招收学员,选拔方法各异。
毕业证获取方式
公办大学:通过考试合格加答辩合格获取毕业证。
民办大学:获取毕业证的方式有三种,包括国家招生计划内的录取、备案,以及计划外招生参加高自考。
总结:
公立大学和民办大学在办学主体、经费来源、学费、管理方式、社会认可度、招生方式和毕业证获取方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公办大学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学费较低,管理较为宽松;民办大学则依靠学费等民间资金,学费较高,管理较为严格。两者各有特点,共同构成了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多元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