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大学招聘骗局揭秘

怀来教育君 · 2025-01-04 06:59:43

民办大学招聘骗局揭秘

民办大学招聘过程中存在多种骗局,这些骗局可能会给求职者带来财产损失、心理落差甚至法律责任。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招聘骗局及其揭秘:

虚假广告陷阱

表现:在招聘时夸大或隐瞒学校的真实情况,对招聘职位的工作内容做模糊化处理,对薪水中的不确定收入部分做虚假或模糊的承诺,入职后不能兑现。

案例:有些民办学校在招聘信息中承诺的高薪和优厚的待遇,实际入职后却发现薪资远低于预期,甚至存在虚假宣传的情况。

合同陷阱

表现:以就业协议代替劳动合同,或仅通过谈话、电话等口头形式约定工作相关事项,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有的合同缺少工作岗位、工作地点、工资、劳动条件等重要内容,甚至包含“霸王条款”。

案例:有学生在签订合同时未仔细审查合同条款,导致在入职后遇到诸多问题,如工资未按时发放、工作内容与约定不符等。

费用陷阱

表现:设立各种名目收取不合理费用,如风险抵押金、报名费、培训费、考试费等。

案例:有些民办学校在招聘过程中以各种理由要求学生缴纳额外费用,而这些费用在入职后往往无法退还,或者存在其他形式的欺诈行为。

试用期陷阱

表现:包括只试用不录用、不签订劳动合同、随意延长试用期、混淆试用期与实习期及见习期的概念、单独签订试用期合同等。

案例:有学生在试用期内被要求延长试用期,或者在试用期结束后被以各种理由拒绝录用,且不退还已缴纳的费用。

社保问题

表现:有些私立学校对社保问题含糊不清,不与老师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或拖欠缴纳社保费用。

案例:有老师在入职后才发现学校未为其缴纳五险一金,或者缴纳标准远低于法定标准。

薪资与工作强度不匹配

表现:招聘信息上标注的薪资标准与实际入职后的薪资相差甚远,工作强度大,且存在变相降薪的情况。

案例:有老师反映,虽然招聘信息上标注的薪资较高,但实际到手工资远低于预期,且工作强度大,休息时间少。

智力陷阱

表现:招聘时以考题形式要求应聘者作答,利用应聘者的专业优势完成作答后,再以各种理由不予录用,将应聘者的发明或创意据为己有。

案例:有些民办学校在招聘过程中以考试为名,骗取应聘者的创意或研究成果,并不予录用。

综上所述,民办大学招聘骗局多种多样,求职者在应聘时应保持警惕,仔细审查招聘信息和合同条款,避免陷入各种陷阱。同时,建议求职者在应聘前多了解学校的背景信息,咨询校友或在职教师的意见,以获得更全面的了解。

相关推荐

(c)2008-2025 广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2720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