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大学招生过程中存在多种套路,这些套路主要涉及虚假宣传、高额回扣、以及利用内部信息进行招生等。以下是具体的陷阱:
虚假宣传与夸大事实
民办高校可能会夸大其办学条件,如教学设施、师资力量和毕业生就业率。例如,一些学校在招生简章中展示的图书馆和教学设施照片可能并非实景,而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效果图。
有些学校可能会谎称教师具有多年在名牌大学任教的经验,或者毕业生的就业率接近100%。
高额回扣与代理招生
民办学校为了争夺生源,可能会采取高额回扣的方式,将招生权代理给中介机构和个人。这些中介机构和个人往往会对学校进行不符合实际的夸大宣传,诱使考生上当。
招生代理人可能会说谎,夸大学校的优势和招生名额,以吸引考生报名。
内部招生与欺诈
每年高考过后,一些中介机构和个人会打出“内部招生”的招牌,声称与某高校有关系,只要肯花钱,分数低一点也可以上正规重点大学。这些“内部人士”往往在拿到介绍费后一走了之。
内部招生往往对那些高考分数不高的考生诱惑力最大,但这些学校实际上并无权颁发正规重点大学的文凭。
混淆文凭性质
民办高校中,仅有少量高校可以颁发普通高校文凭,而大部分学校仅能颁发自学考试或学历文凭教育证书。这些学校为了争取生源,会混淆文凭的性质,误导考生和家长认为其颁发的文凭与国有高校相同。
乱收费与巧立名目
民办高校可能会违规收取高额学费,甚至巧立名目乱收费,不出具发票或其他正式收据。
其他欺诈手段
有些民办高校可能会故意隐瞒获得文凭的条件,如必须参加入学考试等,或者对学生取得文凭和就业作出不切实际的承诺。
部分民办高校通过乱评比、乱排序等方式进行虚假宣传,误导考生和家长。
建议
考生和家长在选择民办高校时,应提高警惕,仔细核实学校的办学资质和招生信息。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获取更多信息:
向教育主管部门了解目标学校的办学资质。
实地考察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周边环境。
从多种途径了解学校的师资力量和办学成果。
不要轻信广告和招生简章,避免被虚假宣传所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