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湾大学:
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北部湾大学,连续两年高考招生需要进行多次征集志愿,并且大幅度降分录取。2023年,北部湾大学在本省一批首轮招生没有完成,空余214个名额,并在后续的征集志愿中进行了文理科分别降23分和28分的录取。
希教国际:
希教国际作为全国第二大民办高等教育集团,因债务问题以4.2亿元卖掉邢台职业学院。
广东湛江科技学院:
在本科第一次补录后,依旧缺额2566个名额,并在第二次补录中分数再降7-8分才算结束。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
在第二次补录后,仍有300多个缺额。
上海某民办学校:
本地招生0投档,显示出极为严重的招生困境。
广西城市职业技术大学:
尽管办学水平不错,但在广西的招生计划数为4638人,实际只招到1241人,远低于招生计划。
河北某学院:
因校长家庭成员的创业失败和监管不严,陷入债务危机。
南京一所创办二十余年的民办本科:
在今年7月份停止办学。
云南的某一所民办院校:
在第七次征集志愿时,仍然无人报考。
上海兴伟学院:
出现了零投档的情况。
这些案例表明,民办大学在招生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生源不足、债务危机、办学质量不高、毕业生就业前景差等问题。建议相关学校从提高办学质量、加强品牌宣传、优化专业设置、改善毕业生就业服务等方面入手,以提升招生竞争力和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