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大学的管理结构

大政教育 · 2025-01-06 16:08:41

我国民办大学的管理结构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松散型治理

这种治理结构中,出资者控制权与教职工控制权之间的冲突较少,合作也较为有限。通常出现在民办高校发展的早期阶段,管理较为松散,缺乏有效的制度规范。

人力资本单边治理

在这种模式下,教职工拥有较大的控制权,而出资者的控制权相对较弱。这种结构常见于以教师为主体的民办高校,教职工在学校决策和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

出资者单边治理

出资者拥有较大的控制权,教职工的控制权较弱。这种结构常见于以企业或自然人投资为主的民办高校,出资者通过董事会等决策机构对学校进行直接管理。

关键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

这种治理结构中,出资者、教职工、学校管理层等多方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决策。这种模式在2015年后,随着民办高校分类规范期的到来,逐渐成为主流。

理事会或董事会决策机制

民办学校设立学校理事会、董事会或其他形式的决策机构,并由举办者、校长、教职工代表等组成。这些机构负责学校的办学和管理,且三分之一以上的理事或董事应具备五年以上教育教学经验。

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二元权力系统

民办高校内部存在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两种权力配置,协调这两种权力的关系是影响学校高效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学校管理民主化和职业化有助于强化学术权力系统。

建议

民办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阶段,选择合适的治理结构。在分类管理背景下,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应倾向于建立关键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以平衡各方利益,促进学校的长期发展。同时,民办高校需要明确权责范围,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激发教职工参与管理的热情,加快内部治理现代化进程。

相关推荐

(c)2008-2025 广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2720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