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大学第一学历歧视是指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对有硕士或博士学历的求职者还会追查之前学历的做法,如果应聘者之前是“非名校”普通本科院校毕业或者高职专科毕业,就将遭遇区别对待。这种现象在近年来就业季都会引起社会舆论关注。
本质
第一学历歧视是加强版的“唯学历”“唯名校”,不仅要看求职者的最终学历,还要学历“查三代”。
具体分为三个维度:本科院校还是高职专科、全日制还是非全日制、双一流、985、211还是普通本科院校。
社会观点
有观点认为,这是对民办大学的歧视,民办大学也是学信网可查、国家认可的学历。
另一些人认为,本科出身很重要,单位看重第一学历,普通院校本科生即便考取了名校研究生,依然会面临“不一样的待遇”。
影响
第一学历歧视对求职者个体造成负面影响,可能引发迷茫、自我价值怀疑和挫败感。
这种歧视现象破坏了就业公平,侵害了劳动者平等就业的权利。
法律与政策
从法律角度来说,第一学历是一个伪命题,平等就业权是法律赋予的公民权利。
我国相关政策及文件中没有第一学历这个概念,政府也在努力消除学历歧视现象。
供需失衡
第一学历歧视不仅对求职者个体造成负面影响,还可能对教育公平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在当前就业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企业可能更倾向于选择第一学历较高的求职者。
建议
消除歧视:政府和社会各界应继续推动消除学历歧视,保障公民平等就业的权利。
提升教育质量:民办院校应继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以减少歧视现象的发生。
个人努力:求职者应注重全面提升自身能力,而不仅仅是追求第一学历,以增加就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