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线差法选择大学时,主要参考的是考生线差与院校线差。具体步骤如下:
计算考生线差
考生线差 = 考生高考成绩 - 省控线。
计算院校线差
院校线差 = 院校录取平均分 - 省控线。
确定院校选择范围
选择线差小于等于考生线差的院校作为备选院校。这些学校是考生分数所能考得上的。
考虑专业梯度
除了院校线差,还要考虑专业最低录取分与院校最低录取分的差值,即专业梯度,以保证被自己心仪的专业录取。
参考近几年的数据
为避免偶然性,建议采用院校近几年的平均线差(即线差均值)代替某一年的院校线差来比较。
结合位次法
除了线差法,还可以参考自己在省内的位次和目标院校录取最低位次,两者结合,合理选择志愿梯度。
示例
假设某考生高考分数为600分,省控线为550分。
计算考生线差
考生线差 = 600 - 550 = 50分。
计算目标院校近三年的平均线差
假设目标院校近三年录取平均分分别为610分、620分、630分,省控线分别为550分,则平均线差为:
平均线差 = (610 - 550 + 620 - 550 + 630 - 550) / 3 = 40分。
确定院校选择范围
选择线差小于等于50分的院校作为备选院校。
考虑专业梯度
选择专业最低录取分与院校最低录取分差值在可接受范围内的院校。
通过以上步骤,考生可以初步筛选出符合自己分数和兴趣的院校,再结合位次法进一步确定具体志愿。
建议
多参考数据:使用近几年的线差数据,避免仅参考一年的数据。
结合位次:位次法相对线差法更为稳定,因为位次变化较小。
综合考虑:除了线差,还要考虑专业梯度、学校地理位置、招生计划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