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志愿填报骗局揭秘

蓝色百问 · 2025-01-02 16:41:40

高考志愿填报骗局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广告宣传

骗子通过广播、电视、网络、高中校门口散发传单、接近高中校长和高三班主任等方式进行广告宣传,以获取家长和考生的注意。

虚假名头

骗子会使用各种炫目的名头来获取信任,例如自称多年报考的名师、大学在职老师、省招生办工作人员或前工作人员,或者虚构报考机构背景实力雄厚等。

传销式营销

骗子通过变相传销的手段,让家长介绍其他家长来报考,以此减免部分费用或支付优厚酬金。

提前录取

骗子冒充大学招生办,称因院校提前招生,考生需要提前缴纳学费,否则有退档无法录取的风险。

内部指标

骗子冒充军校招生办主任,称学校有“内部招生指标”,要求考生先交保证金。

帮忙搞定

骗子声称只要交钱就可以从中运作,帮助考生“帮忙搞定”艺术类招生,或以“不交钱就不录取”、“不交钱就退档”威胁考生和家长。

虚假申领助学金

骗子冒充高校老师或教育部门工作人员,称可以对困难考生或成绩优异的考生提前申请或发放助学金,要求提前支付“手续费”“报名费”等费用。

录取通知书存在猫腻

骗子通过邮寄伪造的录取通知书,让考生将学杂费打入指定的银行账号。

特殊渠道入学

骗子谎称掌握高校“定向招生计划”,有“特殊渠道”可以“特批”、换取“内部指标”“计划外指标”,可获取补录名额等,以此骗取钱财。

防范建议

考生和家长应通过正规渠道了解考试招生政策和信息,不要轻信所谓的“高价”志愿填报咨询服务。

要综合参考本地招生考试机构和所在中学、有关高校提供的咨询服务信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自主合理填报。

对于任何以招生为由的电话短信都要保持警惕,通过教育考试院官网查询录取信息,切勿“病急乱投医”。

不要轻信可以“低分高录”、“内部指标”、“特殊渠道入学”等虚假宣传,避免上当受骗。

相关推荐

(c)2008-2025 广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2720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