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志愿者在参与活动时应遵循以下安全措施:
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志愿者在校园内活动时,必须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服从学校管理。
及时报告意外事故:
若发生意外事故,志愿者应立即报告学校志愿者协会,并配合学校进行处理。
穿着统一服装:
志愿者在校园内活动时,需穿着统一志愿者服装,佩戴志愿者标志。服装与标志由学校志愿者协会统一制作,志愿者不得私自更换或丢弃。
遵守交通规则:
志愿者在校园内骑行、步行时,需遵守交通规则,不得违规穿越马路、横穿绿化带等。志愿者不得驾驶机动车辆进入校园。
注意消防安全:
志愿者在校园内活动时,不得随意使用明火,不得在宿舍、教室等场所吸烟。志愿者应熟悉消防设施的位置和使用方法,发现火灾隐患及时报告。
禁止携带危险物品:
志愿者在校园内活动时,不得携带危险物品,如刀具、易燃易爆物品等。志愿者应维护校园环境卫生,不得乱扔垃圾、乱涂乱画。
保持个人卫生:
志愿者在校园内活动时,应保持个人卫生,不得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乱丢垃圾。志愿者应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如出现身体不适,应及时报告学校志愿者协会。
提高安全意识:
参加志愿活动前,了解活动内容及流程,关注活动当天天气、交通方式,做好相应准备。同时,保管好个人物品,注意保护个人隐私,对于不合理的请求,要适当拒绝,遇到问题及时向负责人反映。
遵守纪律:
遵守纪律,服从志愿工作安排和作息制度,任务结束及时返回。返回时,不要走地处偏僻、人烟稀少的路巷;更不要独自到人少、隐蔽等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遵守志愿服务纪律,尊重服务对象隐私。
不与人发生冲突:
遇到有陌生人上前搭讪或请求帮助,需保持警惕。遇到冲突先尝试沟通,沟通无效时也不要过度纠缠。只接受负责人的工作指令,原则上只接受负责人的工作指令,其他人安排任务时,请其与老师沟通或予以拒绝。要拒绝嘉宾或工作人员的礼物。当嘉宾或工作人员提出非分要求时,应保持镇定,不卑不亢拒绝宾客的无理要求,态度鲜明。
评估活动风险:
在策划志愿者活动时,组织者应充分评估活动可能面临的风险,如天气、交通、环境等因素。根据评估结果,组织者可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活动风险。此外,组织者还应根据活动性质为志愿者购买适当的保险,为志愿者提供保障。
制定应急预案:
在志愿者活动中,组织者应制定应急预案,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预案应包括紧急联络方式、救援程序、急救措施等。同时,组织者还应在活动前向志愿者介绍应急预案,确保志愿者了解应对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
提供专业培训:
对于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志愿者活动,如救援、环保等,组织者应为志愿者提供专业培训。通过培训,志愿者可以掌握必要的技能和知识,提高应对各种情况的能力。同时,组织者还应确保志愿者在活动中使用合格的设备和工具,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加强现场监管:
在志愿者活动中,组织者应加强现场监管,确保志愿者遵守活动规定和安全要求。一旦发现任何潜在的危险或违规行为,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和纠正。同时,鼓励参与者之间相互监督和支持,共同维护活动的安全氛围。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保障高中志愿者在活动中的安全,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