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考高中录取志愿主要遵循以下原则和步骤:
分批次择优录取
分批次划定普通高中录取最低分数线和该批次各校录取线。
按照招生计划、考生成绩和志愿依次检索投档。
分数优先、遵循志愿
先录取分数高的考生。
同一考生遵循志愿顺序,即从第一志愿开始检索,第一志愿学校统招有计划则录取;若统招已录满,再看有无指标生计划,有计划且该考生具有指标生资格则按照指标生录取;如指标生计划也已录满再进入第二志愿进行检索录取。如果第一志愿无剩余计划又无指标生计划,则直接检索第二志愿学校,以此类推。
平行志愿的“冲稳保”策略
平行志愿数量较多,填报时不能一味填热门高校,志愿之间要有梯度。
最好按照“冲稳保”的顺序择校,其中冲刺的院校数量要慎重划定,尽管十分适合捡漏,但风险也极大。
尽量将志愿个数填满
多一个志愿就多一份保障,避免因为分数高而仅填报了几所院校,但因为各种原因未被录取且志愿数没有填满,最后却落榜的情况。
勾选专业调剂
若考生达到了院校分数线,且没达到专业分数线,学校会看他是否勾选专业调剂,如果没有勾选,就会直接退档。对于普通批平行志愿而言,退档基本意味着落榜。
提前了解清楚各专业选科要求以及报考要求
新高考专业录取有了选科要求,不符合要求的考生是不能被录取的。
特殊院校会有体测、面试、政审、参加校园日等特殊报考要求,不符合标准是不能填报的。
采用三个基本法选择院校和专业
院校优先:选择自己最向往的院校。
专业优先: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专业。
地域优先:选择自己计划就读的地区。
注意填报时间
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录取实行网上填报志愿,考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志愿填报。
征集志愿
未被录取的考生可参加征集志愿,根据缺额情况和院校招生章程选择院校和专业。
综上所述,报考高中录取志愿时,考生应仔细分析自己的成绩及排名,合理安排志愿顺序,选择合适的院校和专业,并注意填报时间和征集志愿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