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考高中志愿是一个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信息的复杂过程。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报考技巧:
了解中招政策规定
重点了解高中阶段学校报考条件,包括招生学校的类型、招生范围、招生人数以及所在初中学校分得的指标生名额情况。
注意各类学校的收费标准,特别是民办高中由于办学成本差异,收费标准也不一样。
填报志愿时,应注意系统显示的学校收费信息,并结合自身家庭经济状况填报。
了解个人自身的条件
清楚自身的户籍类型、家庭住址、学习能力、身体状况等条件。
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学校,例如选择无住宿条件的学校时,建议尽量填报离家较近或交通便利的学校。
了解社会发展的需要
考虑社会发展对各种专门人才的需求,从未来社会需要和个人实际出发,明确方向,减少盲目性。
结合自身的学业水平和生涯发展规划
考虑热门学校与一般学校相结合。
普通高中与中职类院校相结合。
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相结合。
认真选择志愿学校
考生志愿是招生学校录取的重要依据,所有考生按志愿录取后,一律不退档,不转录。
考生及家长要认真了解中招录取政策,充分评估自身的学业水平,慎重选择志愿学校,合理安排志愿顺序,适当拉开志愿梯度,增加被心仪学校录取的机会。
熟悉政策
对本省的高考政策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明白哪些政策非常重要,哪些和自己切身利益密切相关,重要政策当年是否有变化。
收集信息
信息和渠道的来源至关重要,可以通过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当地考试院及高校官网、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高考高招类报纸、广播电视节目等途径获取信息。
准确定位
高考录取时是将一定范围的学生,按其填报的志愿和高考成绩进行排位,从高到低,位次越高,被录取的机会就越大。
知己知彼
除了政策法规之外,还要弄清各个招生院校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师资力量、教学设施、校园文化、就业情况等。
选出心仪的志愿专业及院校
根据兴趣能力明确专业方向,志愿填报之前,考生要对自己的兴趣、能力和性格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仔细阅读招生简章
招生章程主要内容包括高校全称、校址、层次、办学类型等,在有关省(区、市)分专业招生人数及有关说明,专业培养对外语(课程)的要求,经批准的招收男女生比例等。
合理安排志愿梯度
可以采取“冲、稳、保”的策略来合理安排志愿,其中冲刺的院校数量要慎重划定,尽管十分适合捡漏,但风险也极大。
从自身成绩与排名出发
填志愿之前,一定要仔细分析自己的成绩以及在全省的位次排名,切勿直接将高考分数用作参考标准。
尽量将志愿个数填满
多一个志愿就多一份保障,每年都会出现因为分数高而仅填报了几所院校,但因为各种原因未被录取且志愿数没有填满,最后却落榜的情况。
尽量勾选专业调剂
若考生达到了院校分数线,且没达到专业分数线,学校会看他是否勾选专业调剂,如果没有勾选,就会直接退档。
平行志愿采用“冲稳保”梯度策略
平行志愿数量较多,填报时千万不能一味填热门高校,志愿之间要有梯度,最好按照“冲稳保”的顺序择校。
提前了解清楚各专业选科要求以及报考要求
新高考专业录取有了选科要求,不符合要求的考生是不能被录取的,还有的特殊院校会有体测、面试、政审、参加校园日等特殊报考要求。
采用三个基本法选择院校和专业
院校优先、专业优先、地域优先。
合理定位
知分、知线、知位次,成绩(位次)的高低,是考生填报志愿的基础因素,决定了可选择的高校和专业范围。
统筹考虑
结合个人志向、兴趣爱好、特长优势、生涯规划等多种因素,着眼于国家需要和社会需求,综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