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考好高中的志愿填报需要遵循以下原则和步骤:
实事求是原则
认清自己的定位,分析模考成绩在全市的排名,了解自己的成绩大概在哪个分数线和哪个批次。
第一志愿“跳一跳”原则
把自己最想去的学校填报在第一志愿,这样即使发挥很好,也有机会进入。
第二志愿“稳一稳”原则
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水平,选择中考正常发挥能考上的高中,确保有高中可上。
第三志愿“保底原则”
填报一个发挥失常可以去的高中,作为后路,确保有高中可上。
形成梯度
根据成绩填报志愿时要先后有序、从高到低、层次分明,形成梯度。如果前一批的三个公费平行志愿和一个自费志愿均未录取,档案可抛档至下一批的志愿,依此类推。
切忌颠倒批次
第一志愿栏既可以填报第一批次的学校,也可以填报第二批次、第三批次或第四批次的学校。但若第一志愿栏填报的是第二批次的学校,第二志愿栏只能填第三批次或第四批次的学校,不能填报第一批次的学校。
平行志愿选择同批次学校
填报公办学校的平行志愿时,一定要选择同一个成绩录取批次的学校,切忌将不同成绩录取批次的学校填报在同一批次平行志愿中。
了解录取规则
读懂读透中考录取的基本规则,了解学校录取是根据学校计划数划定最低录取分数线,在控制线上,根据志愿先后和招生计划由高到低投档。
利用排名定位
通过分析期末一模、二模等考试的年级排名,了解所在学校往年年级排名对应的录取学校,以此估算分数。可以使用排名定位法、平均分定位法、横向对比法和模拟定位法来估算分数。
参考指标生名额
参考所填报重点高中今年分给所在初中的指标生名额,结合自己在本校的年级排名,估算被指标生录取的可能性。
示例:
假设某考生模考成绩为600分,全市排名为前100名。
第一志愿:可以填报全市排名靠前的高中,如示范性重点高中A,作为“跳一跳”的选择。
第二志愿:填报全市排名在100-200名之间的重点高中B,确保能够录取。
第三志愿:填报全市排名在200名之后的一般普通高中C,作为保底。
通过以上步骤和原则,考生可以更加科学、合理地填报中考志愿,提高被理想高中录取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