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征求志愿是否会降分的问题,存在以下几种观点:
会降分
征集志愿是为了填补招生计划中未被录取的名额,这些名额通常是招生计划中的“剩余名额”。由于这些名额原本是要被录取的,但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被录取,所以才会留给征集志愿。因此,征集志愿的录取分数线通常会比正常录取分数线低一些,以便填补这些名额。
征集志愿的降分程度并不是固定的,它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招生计划的实际情况、征集志愿的报名情况、征集志愿的专业和学校等等。
不会降分
一般情况下,征集志愿不会降分。院校会根据考生填报的志愿和分数进行录取,但具体政策以当年考试院公布为准。
征集志愿不一定会降分,在高考中,会造成院校招生不满的情况有很多种,不一定都会进行降分。具体来说就是先下降1分投档,如果计划完成,则不再降分。如果计划仍未完成,则继续下降1分,依此类推,最多可以降20分。如果降到20分,院校计划仍未完成,则不再降分。
降分幅度
根据教育部规定,征集志愿的降分是遵循逐分降分规则,最多可以降20分。具体来说就是先下降1分投档,如果计划完成,则不再降分。如果计划仍未完成,则继续下降1分,依此类推,最多可以降20分。如果降到20分,院校计划仍未完成,则不再降分。
各省差异
对于不同省份,征集志愿的设置和要求等会有不同,具体报征集志愿时还应认真研读各自省市官网上发布的相关招生信息。
综合以上信息,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大部分情况下,征集志愿会降分,以便填补招生计划中的剩余名额。
降分幅度通常在5-20分之间,具体降分情况由各院校决定,且不同省份可能有不同的规定。
考生应认真研读各自省市官网上发布的招生信息,以了解具体的征集志愿政策和要求。
因此,建议考生在填报征集志愿时,要充分了解相关政策和要求,评估自己的分数和志愿的竞争力,以做出最优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