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在填报志愿时,可以遵循以下技巧来提高成功率:
确立学科方向
根据自己选考的科目确定学科的大体方向,选择自然科学类或人文社科类。
选择报考专业
在确定学科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分选择想要报考的专业。自然科学包括理、工、农、医类专业,人文社科包括经济、历史、政治、文学类专业。
分数定位学校
根据高考成绩位次排名,框定学校的选择范围。选择时要考虑学校的社会层次、地理位置、学校的文化底蕴等因素。
熟悉政策规定
提前了解国家和各省的招生政策规定及有关高校招生章程,了解志愿设置、志愿填报时间、投档录取规则等情况。
收集信息
通过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当地考试院及高校官网、高考高招类报纸、广播电视节目等渠道,全面了解招生信息。
准确定位
根据平时成绩或模拟成绩来定位,看看自己在班、学校、区甚至整个省市所处的位置。了解高校录取的最高分、平均分、最低分等数据。
知己知彼
除了政策法规之外,还要弄清各个招生院校的基本情况,包括专业设置、培养方向和就业情况。
建立分数梯度
对于填报平行志愿的考生,每个志愿之间要建立起分数梯度,避免填报同一层次的院校,浪费填报志愿的机会。平行志愿的每个院校之间录取分数线要相差5-8分左右,并且要选择服从专业调剂。
合理安排志愿顺序
将最心仪的学校填在前面,平行志愿按“考生分数优先,遵循志愿顺序”的原则投档和录取。
考虑职业发展
结合国家未来的建设发展,思考个人的方向定位。选择自己适合进入的行业,确定自己学习的专业。
评估录取概率
缩小目标院校范围,根据自己的情况、学校招生计划和身体条件,选择感兴趣的城市、学校和专业,将兴趣和就业前景结合起来。
选择学校和专业
重点大学看学校,普通大学挑专业。根据自己的分数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学校和专业。
认清自己
花时间思考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梦想,充分认识到专业选择对未来职业的重要性。
初步定向
撇开分数不考虑,先按照本地、本省、外省的顺序,收集经济发展条件、师资力量及教育环境、就业条件等情况,综合考虑要在哪个地方上学。
挑选学校
确定自己在哪个地方上学后,根据自己的分数,收集当地近几年符合或接近自己分数的学校,并进行一系列准备工作,如查看学校官网、招生简章等。
通过以上步骤和技巧,高中生可以更加科学、合理地填报志愿,提高被心仪院校录取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