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后,高中选科模式主要有两种:“3+1+2”模式和“3+3”模式。
“3+1+2”模式
必考科目:
语文、数学、外语,每科满分150分。
首选科目:
物理或历史,每科满分100分,按实际卷面分计入高考成绩。
再选科目:
政治、地理、化学、生物,每科满分100分,按赋分规则计入高考成绩。
12种选科组合及其优劣势
物理-化学-生物 优势:
学科关联度大,理科优势显著,未来可报考专业多,纯理组合,总体记背少,重理解,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学科之间关联性大,能互相促进。
劣势:理科学霸聚集地,竞争异常激烈。
推荐学生群体:理科逻辑思维能力优于文科水平;未来确定好报理工类专业的考生,重点推荐该组合。
物理-化学-政治 优势:
专业覆盖率最高,专业选择面最广,在提前批报考中优势较大。政治是考研的必考科目之一,高中学政治,大学公共课也有政治,对未来考研有帮助。该组合报考人数较少,竞争力相对较小。
“3+3”模式
必考科目:
语文、数学、英语,每科满分150分。
选考科目:
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6科中,选择3门作为等级考试科目,等级考成绩经过转换后纳入高考总成绩。
高校选考科目要求
高校选考科目要求大体分为三种逻辑关系:
高校选择1门科目的专业:
考生必须选考该科目方可报考。例如,报考山东大学的政治学类必须选考思想政治一门。
高校选择2科或3科要求的专业:
考生必须同时选考规定的2科或3科方可报考。例如,报考山东大学的生物科学类,考生均须满足物理和化学2个科目同时选择。
高校指定“不提选考科目要求”:
考生任意选择3科均可报考。
建议
了解自身兴趣和优势:学生在选择科目时,应结合自己的兴趣和学科优势,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组合。
关注高校选考要求:不同高校对选考科目的要求不同,学生在选择科目时,应仔细研究目标高校的选考要求,以确保能够报考自己喜欢的专业。
考虑未来职业规划:选择科目时,可以考虑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选择与之相关的科目,以提高未来就业竞争力。
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你更好地进行高中选科和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