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后填写高中志愿的流程因地区而异,但大体步骤如下:
预估个人中考成绩
通过初三最近五次大考的考生所在年级排名平均名次A,结合全市中考均分基本稳定和本校教学质量基本变化不大的情况,预估出该考生今年中考预估分数为B分。
确定目标高中范围
参考2024年公办普高指标生最低控制线,把预估分数B对应的高中作为目标高中,最低控制线在B(上下5分)区间内的学校作为目标高中。
遴选目标高中
对目标高中进行筛选,依次用无指标生高中、明显不合本人意愿高中等标准删减,优选出3个左右目标本位高中。
了解报考情况
了解本年级报考与自己目标高中同学情况,如有平时比自己学业水平高的同学已经填报,而且形成了竞争关系,考生就需另选其它。
填报具体志愿
根据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安排,在指定的时间内填报当地高中学校志愿。具体批次和数量会因当地的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
参考往年数据
结合模拟考成绩估算中考分数,查询确认考生户籍、学籍等情况,了解心仪学校近3年来的录取分数,结合最近几次学校模拟考试成绩,大致了解校内排名,向班主任了解该名次在去年能否被目标学校录取。
利用梯度投档控制线
家长和学生要想好,是愿做鸡头还是愿做凤尾,中考采用志愿优先、多梯度投档的方式,且将梯度投档控制线间隔设为40分。在梯度内仍然是先按照志愿先后顺序,再根据分数高低录取。
灵活运用志愿优先
比较同一分数段内意向学校,按意愿先后顺序填报,结合往年的录取分数与预估情况,尽量确保第三批次录取。
建议家长和学生在填报志愿时,充分了解各项政策,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模拟考试成绩,科学预估分数,合理选择目标学校,并注意志愿的梯度和顺序,以提高录取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