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志愿填报的关键词包括:
平行志愿:
指高校招生同一级别、同一投档段次中的平行关系志愿,遵循“分数优先、一轮投档”原则。
顺序志愿:
指相同录取批次中设置若干个院校志愿,存在先后顺序,按照“志愿优先、高低分”规则投档。
调档线:
又称院校调档分数线,是省教育考试学院根据高校在省内的招生名额及投档比例计算出的最低投档分数。
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
高校招生需要在该院校所在批次录取线之上进行,高考生达到这个分数线后才能投档。
专业平行志愿:
新高考招生中的关键词,指同一类、同一批次中多个有平行关系的专业志愿,一个院校一个专业,根据学生分数进行投档。
院校专业组:
高校根据人才培养计划设立的科目,一所高校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院校专业组,每个专业组内包含多个专业类别,同一个专业组的招生门槛需要一致。
征集志愿:
完成一个批次录取后,有的高校名额未满,将进行公示,未被录取的考生可以再次报考。
降分征集志愿:
没有完成招生计划的院校,适当降低分数进行征集志愿,考生达到降低后的投档线即可报考。
高校招生章程:
详细规定招生政策、专业设置、录取规则等信息,是考生填报志愿的重要参考。
位次:
指考生的高考成绩在全省该科类考生中的位置,位次和名次有区别,分数相同考生位次不同。
录取批次:
如本科提前批、本科第一批、本科第二批、专科批等,不同省份有所不同。
批次线:
即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又称省控线,是考生能否被投档到高校的重要标准。
模拟投档线:
院校模拟投档线是按高校在相关省已公布的本批次招生计划数和提交的最终投档比例进行模拟投档形成的分数线,不用于正式投档。
专业调剂:
指招生学校在录取时对某些专业录取满额,将剩余考生向有空额的专业进行调剂。
招生计划:
高校结合本校情况和生源情况拟定的计划,包括招生人数、专业、学制、收费标准等。
“双一流”建设:
指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部分高校因“双一流”建设而享有更高的招生优势。
按大类招生:
高校将多个专业合并成一个大类进行招生,学生入学后再进行专业分流。
“只招有专业志愿考生”:
某些高校或专业只招收有明确专业志愿的考生,不招收调剂志愿考生。
“三大专项计划”:
指针对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的专项招生计划。
优师计划:
指优秀教师的培养计划,旨在培养一批优秀的乡村教师。
“强基计划”:
指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旨在培养在基础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的学生。
建议高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仔细阅读各个高校的招生章程,了解各个专业的录取要求及招生计划,结合自己的兴趣和成绩合理选择院校和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