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时期的考古专业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于历史学类,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历史学学士学位。考古学专业主要研究古代和近代人类活动,通过对古代人类遗留下来的遗迹和遗物进行分析研究,揭示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发展。
专业特点包括:
实物研究:
考古学的核心在于对古代人类遗留下来的实物进行研究,这些实物包括各种遗迹和遗物,大多埋没在地下,需要通过科学的调查发掘才能被系统地、完整地揭示和收集。
跨学科性:
考古学是一门高度跨学科的学科,与自然学、技术科学以及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的许多学科都有密切的关系。例如,科技考古学需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分析古代遗物;古文字学则需要研究古代文字资料。
田野考古:
田野考古是考古学研究的基础,考古学者需要在实地进行田野调查发掘工作,通过挖掘遗址、分析遗物,获取第一手的研究资料。
历史文化:
考古学不仅研究古代物质文化,还通过物质文化来研究古代社会的历史和文化。
考古学专业一般开设在历史(文化)学院、人文学院等,少数成独立院系。专业课程包括各研究方向课程,如田野考古学、体质人类学、植物考古、动物考古、科技考古、陶瓷考古、海洋考古、文物保护概论等。
部分高校按以下专业方向培养:
1. 文物鉴定
2. 旧石器考古与古人类学
3. 新石器及夏商周考古
4. 汉唐宋元明考古
5. 佛教考古
6. 中外文化交流考古
7. 陶瓷考古
考古学专业毕业生具备历史学、考古学和博物馆学的基础知识、方法以及相关的文博、历史及人类学知识,掌握各类文物最基本的鉴定和保护技能,能在考古及历史研究机构、博物馆、各级学校、文物经营机构、公安、海关等部门从事文博研究、管理等方面工作。
建议:
选择考古学专业的学生应具备对历史的浓厚兴趣和对实物研究的热情。
由于考古学专业需要大量的实地调查和发掘工作,学生需要有较强的体能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考古学专业涉及的知识面广泛,学生应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跨学科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