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大学在培养工匠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培养大国工匠和能工巧匠
根据人社部数据,全国技工院校20多年来累计培养了近3000万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教育部数据表明,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70%以上的新增一线从业人员来自职业院校。
全国总工会评选出的40位“大国工匠年度人物”中,有32位毕业于职业院校。
职业教育毕业生数量庞大
职业教育每年培养超过1000万名毕业生。
深化产教融合
职业院校与地方政府、企业等合作,推行“一体两翼五重点”战略任务,包括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等。
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提高技能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结合的紧密度和与行业企业发展需求的适配度。
提升办学能力和培养质量
职业教育战线认真落实《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
系统推进专业、课程、教材、师资、实习实训基地等关键要素改革,打造“金专、金课、金师、金地、金教材”。
创造良好环境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
综上所述,职业大学已经成为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和高技能人才的主阵地,并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职业教育将继续深化产教融合,推进职普融通,提升办学能力和培养质量,为中国式现代化培养更多优秀的高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