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中涉及的科技常识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核能
裂变:用中子轰击较大的原子核,使其发生裂变,释放出巨大能量。应用包括核电和原子弹。
聚变:质量较小的原子核在超高温下结合成新的原子核,释放出更大的核能。应用包括氢弹。
太阳能
光热转换: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太阳光的热量加热水。
光电转换:太阳能电池通过光电转换把太阳光中包含的能量转化为电能。
光化学转换:太阳辐射能转化为氢的化学自由能,即太阳能制氢。
海洋能
潮汐能:利用月球引力变化引起的潮汐现象,通过海水涨落及潮水流动产生能量,主要用于发电。
海洋渗透能:利用不同盐浓度溶液之间的渗透压差推动涡轮机发电。
生物质能
蕴藏在生物质中的能量,通过叶绿素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贮存。
“两弹”
原子弹:利用重原子核裂变反应瞬时释放出巨大能量的核武器。
氢弹:利用氢的同位素核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
导弹:携带战斗部,依靠自身动力装置推进,由制导系统导引控制飞行航迹,导向目标并摧毁目标。
中国古代科技
都江堰: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无坝引水宏大水利工程。
《尚书》中的日食记录:公元前2137年的一次日食记录。
二氧化碳:常温下无色气体,不助燃,溶于水形成碳酸,是温室气体的主要组成部分。
一氧化碳:无色、无臭、无刺激性的气体,具有毒性,与血红蛋白结合后会导致缺氧窒息。
甲烷:最简单的碳氢化合物,是可燃冰的主要组成部分。
天文学与历法
夏历:我国最早的历法,以正月为岁首。
春秋:记录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比欧洲早670多年。
《甘石星经》: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之一。
《太初历》:汉武帝时制定的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张衡:发明浑天仪和地动仪,比欧洲早1700多年。
《授时历》:元初设立太史局编制的新历法,年周期与现行公历同,但早于现行公历300年问世。
物联网
定义:通过各种信息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装置与技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对物品和过程进行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
特征:连接一切、整体感知、可靠传输、智能处理。
科技创新与科技发展趋势
科技创新背景:涉及科技体制、科技政策、科技规划等方面。
科技发展趋势: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技术等前沿科技的快速发展。
科技应用场景: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能医疗、环境保护等。
科技史
第一次科技革命:18世纪60年代,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标志着进入蒸汽时代。
第二次科技革命:19世纪70年代,电力的广泛使用标志着进入电气时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广泛使用标志着进入信息时代。
第一座核反应堆:1942年在意大利科学家费米领导下设计和建造的第一座核反应堆在美国成功运行。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科技的基本原理、应用、历史以及现代科技的发展趋势,是公务员考试中常见的科技常识内容。建议考生通过系统学习和复习,掌握这些知识点,以应对相关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