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参与天宫空间站建设的大学有多所,其中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以航天梦学子摇篮著称,培养出了载人航天探月总工程师,参与了中国第一颗由高校自主研制的小卫星的发射,以及“天宫一号”和神舟飞船的研发。
北京理工大学:
专注于地空导弹等大杀伤性武器的研发,同时也为轻兵器、雷达、火箭、机器人等领域做出了贡献。
哈尔滨工业大学:
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在航空航天领域有很强的实力,参与了中国第一颗由高校自主研制的小卫星的发射,以及“天宫二号”等重大任务。
西北工业大学:
国内唯一一所以同时对航空航天、航海进行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特色的大学,参与过神州系列飞船的研制。
清华大学:
提供热控技术、微重力技术、生命保障技术等,对天宫空间站的组建、使用、维护和科学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
东南大学:
研发了“航天员在轨操作力测量系统”,随天宫二号进入太空。
东华大学:
其“半刚性电池基板玻璃纤维网格”成果和航天员服装研发设计相关成果成功服务国家航天事业。
重庆大学:
在梦天实验舱的发射任务中为航天事业保驾护航。
国防科技大学:
参与了中国空间站的建设。
黑龙江大学:
黑龙江省和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的省属综合性大学,参与航天相关研究。
这些高校在空间站的研发、制造、发射和运营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现了中国高校在航天领域的实力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