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问计划中参与的高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这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火星探测器发射任务中担任总指挥、总设计顾问。
研制了火星应急信标装置。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独立研制了火星环绕器有效载荷火星磁强计。
西安交通大学
研制了新型镁锂合金,应用于火星探测器。
哈尔滨工业大学
研制了国旗用特种功能材料,参与了火星环绕器制动捕获技术。
研制了柔性太阳能电池系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火星探测任务的测控系统总设计师。
北京理工大学
“天问一号”北京总调度。
天津大学
研制了火星探测着陆系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总设计师张荣桥,参与了图像处理和数字压缩技术。
青岛科技大学
参与了火星表面磁场探测仪的研发。
辽宁科技大学
参与了相关技术研发。
中北大学
参与了相关技术研发。
香港理工大学
参与了相关技术研发。
这些高校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国防七子高校、双一流大学、特色高校和香港高校。它们在“天问一号”项目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并为项目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