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中涉及的经济常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市场经济与企业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居支配地位的是公司(法人)制企业。
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条件是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的独立性。
社会保障与税收
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保险。
我国现行的税种分为中央税、共享税和地方税。
宏观经济与调控
保持经济总量基本平衡是指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是经济手段。
国有经济与改革
对国有经济布局进行战略调整的最重要措施是优化产业结构。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实行国有企业改革。
市场体系与产业结构
市场体系的三大支柱是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
产业政策的内容有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布局政策。
金融与货币政策
社会主义金融市场的基础是资金市场。
我国货币政策目标是稳定货币,发展经济。
财政政策被称为社会经济活动的“内在稳定器”。
国际贸易与经济合作
我国要求恢复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缔约国地位,其基本原则是以发展中国家身份,承诺减少关税。
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于2000年11月;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于1989年11月;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于2023年6月;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1月。
经济效益与法律
追求经济效益是每一个市场主体的宗旨,提高经济效益也是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终极目标。
经济法的体系是由多层次的、门类齐全的经济法部门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需求与供给
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影响需求的因素包括商品自身价格、消费者收入水平、相关商品价格、消费者偏好、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等。
通货膨胀与价格
通货膨胀是指在货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企业与市场
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融通资金,称为直接融资方式。
商品的价格水平决定于市场供求关系。
这些知识点在公务员考试中经常出现,建议考生重点掌握,以便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