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的专业模式包括以下几种:
土木工程(卓越班)
校内本硕连读保研率50%,班级整体升学率年均超过80%。
10余门主干课采用全英文教学,其余选修课为中文教学。
二年级实行导师制,可参与前沿创新研究或工程设计实践。
三年级以班级为单位参与境外交流一周,其他相关实践环节均对接企业包括ARUP、WSP、AECOM等国际化工程咨询公司和中建香港等在大湾区拥有丰富工程项目的建设企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卓越班)
背靠大湾区,依托南方电网和全国最大省级(广东)电网,为实现国家“双碳”目标和建设新型电力系统,通过校企导师合作、本研贯通的工程实践教育培养卓越工程师。
50%学生获免试推荐研究生资格,近两年升学率超过7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全英创新班)
学制为8年(本博)或6年(本硕),实施导师制和全英教学,培养在计算机领域具备突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科学创新能力的“三创型”(创新、创造、创业)计算机领域精英。
生物技术(强基计划班)
以学校“百步梯创新学院”为实施载体,实施“3+1+X”(“X”硕士生为2年,博士生为5年)动态进出的本硕博衔接培养模式。
材料类全英创新班(本硕、本博连读)
先进材料国际化示范学院(高校国际化示范学院推进计划)培养模式:3+1+X,三年内完成除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以外的本科课程,第四年可提前进行研究生课程的学习,并完成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四年期满获得学士学位。第五年起取得研究生学籍,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本科阶段实施动态管理,采取阶段式分流遴选机制。由外籍院长领衔中外专家团队实行国际化管理,设置与国际著名大学接轨的专业课程体系,70%课程采用英文原版教材、聘请外教全英文教学、并配备在线慕课课程回顾学习。同时提供海外研修项目学习机会,培养真正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创新型人才。
材料类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按大类招生培养,学生第3学期开始分流到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含金属、无机非金属材料方向)、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材料与元器件)专业和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光电器件)专业修读课程。第一学年按照“厚基础、宽适应”的原则设置统一的基础课程体系,后三年根据学生意愿选择不同的专业。
这些专业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国际化的教育资源和实践项目,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建议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可以综合考虑自身的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