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大学的命名存在一些诟病,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社会偏见
档次较低:有观点认为,带有“职业”字样的学校听起来档次较低,不如去掉“职业”二字,直接叫“技术大学”或“应用技术大学”更为好听。
歧视:部分人存在对职业大学有偏见,认为这样的学校会被歧视,从而影响学校的声誉和学生的就业。
名字过于敏感
过分敏感:有学生认为,“职业”二字多用于高职院校,带有“职业”字样的校名会引起学生不快,因为职业院校在国内并不被普遍认可。
形象问题:一些原本有“区域”“师范”“职业”字样的院校,更名后立刻变得“高大上”,但这种变味倾向并不被所有人接受。
名称与实力不匹配
实力被低估:有批评指出,含有“职业”二字的高校水平未必低,而不带这俩字的高校水平未必就高。名字并不能完全反映学校的实力。
混淆身份:例如,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的名字听起来非常像专科,但实际上是一所实力很强的二本大学,这种名字与学校实际水平的不匹配会引起误解。
历史沿革与名称变更
名称变更带来的不便:有些学校在更名时,如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虽然新名称“工程技术”比“职业”二字涵盖的范围更广,但却给毕业生带来了不便,甚至被笑称是“技师”毕业。
建议
更名应慎重:高校在更名时应该慎重考虑,避免因名称问题而影响学校的形象和学生的认同感。
突出特色:学校应在名称中突出自身的特色和优势,而不是简单地追求“高大上”的名字。
增强实力:无论学校名称如何,都应注重教学和科研实力的提升,以实力赢得社会的认可。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职业大学的命名问题并非简单的名称之争,而是涉及到社会认知、学校形象和实力展示等多方面因素。建议在更名时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确保名称既能体现学校的特色,又能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