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确实 参加了科举考试,并且在其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以下是关于苏轼公务员考试的相关信息:
《刑赏忠厚之至论》:
苏轼在科举考试中写了一篇非常霸气的文章,名为《刑赏忠厚之至论》。这篇文章当时由梅圣俞阅卷并推荐给了主考官欧阳修。欧阳修最初误以为这篇文章是苏轼的同年曾巩所写,为了避嫌,将其定为第二名。后来得知真相后,欧阳修对苏轼的才华赞叹不已。
策论考试:
苏轼在策论考试中提出了“和平年代需不需要养兵”的惊人观点,并详细论证了让边境城市独立出去以减轻宋朝国防压力的想法。这篇文章在当时引起了主考官的注意,并使他在考试中获得了第三等。
科举制度:
宋朝的科举制度包括常科和特科,其中常科以进士科为主,策论考试类似于现在的公务员考试,要求考生针对重大时政问题发表见解。苏轼参加的策论考试题目涉及边防驻军是否应该撤军等议题。
通过以上信息,可以看出苏轼在科举考试中表现出色,展现了他卓越的才华和深刻的时政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