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的身份界定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应届毕业生
当年毕业的大学生:这类考生在当年的6月份毕业,且在8月份之前取得相关学历、学位证书,可以被认定为当年毕业的应届生。
未落实工作单位的毕业生:已经毕业但尚未落实工作单位,且能够提供未就业证明的考生,在规定时间内办理就业报到证,也可被视为应届生。这里的关键是“未落实工作单位”,通常通过是否缴纳社保来判断。
择业期内的毕业生:国家统一招生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在离校时和在择业期内(国家规定择业期为二年)未落实工作单位,其户口、档案、组织关系仍保留在原毕业学校,或保留在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各级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和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可按应届高校毕业生对待。
非应届毕业生
社会在职人员:包括国有企事业单位在编、在职人员,私营企业、外资企业在职人员,落实了工作单位的大学应届毕业生,以及已经派遣过但尚未落实工作单位或户口仍留在原就读学校的应届大学生。
农民工:指在各类企业、农村从事非农业生产的劳动者。
自由职业者:指没有固定职业和稳定收入来源的人。
特殊情况
留学回国人员:在规定时间内取得国(境)外学位并认证、未工作的留学回国人员可以报考限应届毕业生报考的职位。
服务基层四项目人员:参与前无工作经历,服务期满考核合格后两年内,依然视为应届毕业生。
其他
县以下公务员:指在县级及以下党政机关工作的公务员。
其他:包括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从事公务的人员。
建议
考生在报考公务员时,应仔细查阅相关招聘公告和政策要求,了解自己的身份类别,以确保符合报考条件。特别是对于应届毕业生和择业期内的毕业生,需要确认自己的户口、档案、组织关系是否按要求保留,以免因身份界定问题影响报考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