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务员考试中,成语典故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因为它们不仅可以考察考生的语言理解能力,还可以考察他们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以下是一些可能在公务员考试中出现的成语典故及其解释和出处:
高山流水 解释
: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出处:《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网开一面 解释:
把捕禽的网撤去三面,只留一面。比喻采取宽大态度,给人一条出路。
出处:《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
三缄其口 解释:
形容说话十分谨慎,不肯或不敢开口。
出处:《说苑·敬慎》:“武王问:‘五帝之戒;可得闻乎?’太公曰:‘黄帝云:予在民上;摇摇恐夕不至朝。故金人三缄其口;慎言语也。’”
朝三暮四 解释:
原指玩弄手法欺骗人。后用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
出处:《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
完璧归赵 解释:
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带宝玉去秦国换取城池,见秦王有诈,便凭着大智大勇,终于使宝玉完好回归赵国。”
负荆请罪 解释:
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入木三分 解释:
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对文章或事物见解深刻、透彻。
出处:唐朝·张怀瓘《书断·王羲之》:“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墨守成规 解释:
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出处:明·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未尝墨守一家以为准的也。”
一字之师 解释:
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之师。
出处: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空穴来风 解释:
原来的意思是指来风必有空穴,传闻有一定根据。而现在多用来比喻消息和传说毫无根据,属于典型的词义发生了变化。
出处:不详
三人成虎 解释:
王妈妈告诉李妈妈有老虎,李妈妈又告诉王大爷“有老虎”,于是大爷大妈都相信有老虎。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作事实。
出处:不详
炙手可热 解释:
不是猪蹄子烫手的意思,而是形容人很有权势,是一种贬义词。
出处:不详
贪大求全
解释:
过分地贪图规模大而全面。
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