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4年,全国范围内开设碳中和相关专业的学校包括:
东南大学:
早在2023年招收过工科试验班(碳中和与智能制造实验班)。
北京工业大学:
招收过机械工程的碳中和方向的本硕博贯通培养项目本科生。
武汉工程大学:
招收过能源化学工程(新能源与碳中和方向)以及武汉大学碳中和本硕博试验班等。
黑龙江工业大学 和 吉林工业大学:
被认为是最好的碳中和专业学校。
武汉理工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重庆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山东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矿业大学。
复旦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四川大学。
江苏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浙江农林大学: 设有碳中和学院,聚焦双碳领域紧缺人才培养。 成立碳中和研究院,计划开设相关本科专业课程。 正式成立碳中和与气候变化学域,计划于2024年开设相关本科专业课程。 新成立的国内首个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计划2023年招收第一届本科生。 2022年新增了储能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智能感知工程等专业。 碳中和技术研究院在双碳标准、双碳人才培养等方面有代表性工作。北京大学: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华东理工大学:
西南石油大学: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 河北农业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等:这些学校在碳达峰和碳中和领域开设了相关专业。
安庆师范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开设碳中和技术微专业。
建议在选择学校时,可以综合考虑学校的学科实力、师资力量、科研水平以及就业前景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