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中涉及的传统经济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税收
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纳税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税收具有强制性、固定性、无偿性三个特点。
财政支出
也称公共支出或政府支出,是政府为履行其自身的职能,对其从私人部门集中起来的以货币形式表示的社会资源的支配和使用。
财政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如社保、农业补贴),其中政府最可控的是购买行为。
财政政策
在通货膨胀时,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如减少支出、增加收入(减少政府开支、减少补贴、增税、提高税率)。
在通货紧缩时,则采取相反的措施。
货币政策
央行运用政策工具调节或改变货币供给量,以影响利率和宏观经济活动水平。
包括公开市场业务、改变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再贴现率、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
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在货币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调节货币供应。
存款准备金率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缴存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
再贴现率是商业银行或专业银行用已同客户办理过贴现的未到期合格商业票据向中央银行再行贴现时所支付的利率,是中央银行控制信贷规模和货币供给量的重要手段。
中国人民银行(央行)
是唯一发行货币的机构,属于国家机构,不可发行股票。
央行资产项包括国外资产、外汇、货币黄金、对政府债权、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对其他金融性公司债权、对非金融性部门债权、其他资产,共8项。
央行负债项包括储备货币、货币发行、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政府存款、央票发行、不计入储备货币的金融性公司存款、国外负债、自有资金、其他负债,共计10个项目。
外部效应
指的是某个经济主体对另一个经济主体产生的一种外部影响,而这种外部影响又不能够通过市场价格进行买卖(有正负之分)。
例如,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是负外部效应;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是正外部效应。
信息不对称
指交易中的各人拥有的信息不同,例如田忌赛马、二八原理。
菲利普斯曲线
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成反比,是衡量闲置中的劳动产能和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失业状况的主要指标。
拉弗曲线
是一种假说,当税率在一定的限度以下时,提高税率能增加政府税收收入,但超过这一限度时,再提高税率反而导致政府税收收入减少。
价值与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
价值与使用价值之间存在对立统一的关系,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
劳动的二重性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而不是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
具体劳动说明劳动是什么样的,是怎样进行的;抽象劳动说明的是劳动的量的多少,劳动时间的多少。
具体劳动决定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决定价值。
价值规律
价值决定价格,受供求、宏观调控、货币政策等影响。
价格与供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价值规律的作用包括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个生产部门的分配、刺激生产技术的改进和劳动效率的提高、促进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市场供求
市场需求即市场对某一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形成市场需求有两个必要条件:消费者有此需求、消费者有购买能力。
影响需求的因素包括价格、消费者群体需求、个人或家庭的需求等。
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公有经济包含国有和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和集体成分),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分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