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职业心理

教育图书 · 2024-12-26 09:45:35

大学生在职业选择过程中会面临多种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这些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概述:

期望过高

择业期望值过高的现象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一些大学生一味希望到效益好、工资高的单位工作,也有不少大学生要求到发达的大城市工作,这说明部分大学生对自身在社会中的定位没有正确的认识和分析。

焦虑与恐惧

焦虑和恐惧主要表现为,一方面渴望尽快走上社会,谋求到适合自己的理想职业;另一方面又患得患失,不愿意走出校门,对走上社会感到恐惧。

消极自卑

自卑感强的大学生最主要的问题是对自己的个性特点缺乏准确、客观的了解,因而缺乏自信心,求职时很容易产生消极心理。产生自卑感的原因有很多,有生理的、环境的、家庭的和社会的原因,但主要还是心理因素造成的。

盲目从众

部分大学生不能客观地分析社会的需要,对自己的职业能力缺乏信心,在求职就业时产生随波逐流的盲从心理,在求职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服从多数人的意向,使个体的认知、兴趣、动机和行为趋向等与群体保持一致。

思维定式

不少大学生择业时希望一步到位,存在就业必须专业对口或者工作必须是“铁饭碗”这样的思维定式。思维定式会束缚大学生,导致大学生在择业时顾虑重重,思前想后,谨慎过头,不敢冒险,缺乏风险意识和风险承受力,妨碍自我推销的有效展开。

攀比与从众心理

有的大学生在择业时,缺乏对自我的客观分析,不是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择业,而是以比同学的工作好为标准,即使有单位非常适合自身发展,但因某个方面比不上同学选择的就业单位,就彷徨放弃,失去很多的就业机会。还有就是在找工作的时候也一如既往的坚持大帮哄的原则,别人找什么工作,自己也跟着去找,什么工作热门就去找什么工作,根本就不从自身的情况出发,更不去分析社会的需求,不去想是否和自己的专业有关,是否适合自己。

自卑畏怯心理

有的同学大学几年顺利地走过来了,也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和优势,面对激烈的竞争,却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如别人。自卑心理使他们缺乏竞争勇气,缺乏自信心,走进就业市场心里发怵,参加招聘面试心里忐忑不安。一旦中途受到挫折,更缺乏心理上的承受能力,总觉得自己确实不行。在激烈的择业竞争中,这种心理是走向成功的大敌。

盲目自信心理

有的同学认为自己在择业中具备种种优势:学习成绩优秀,政治条件好,学校牌子亮,专业需求旺,求职门路广,因而盲目自信,择业标准定得太高,到头来往往会由于对自己估计过高,对自己的认识不足和对困难估计不足而在择业中受挫。

患得患失心理

职业的选择往往也是对机遇的一种准确把握。错过机遇,往往与成功失之交臂。当断不断,患得患失,这山望着那山高,吃着碗里看着锅里,也常常导致许多毕业生陷入择业误区。

依赖心理

一些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会过于依赖家人、朋友或老师的建议和支持。他们可能缺乏自主决策的能力和勇气,导致在职业选择上产生困难。

从众心理

在大学生人格不断完善和成熟的过程中,他们容易受到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缺乏独立判断力,从而形成了一种从众心理。一旦踏入不感兴趣的职业领域,便会滋生抱怨之情,阻碍职业生涯的推进和晋升,同时也容易错失真正适合自己的就业良机。

竞争心理

一些学生在求职时往往会表现出明显的攀比心态,在求职过程中,常常出现同学之间相互竞争的现象,而产生自卑感和不安全感。但却忽视了自身条件、社会需求、职业发展以及就业机会等因素的影响。有些毕业生对于别人所获得的职位心存嫉妒,特别是当他们看到那些自认为条件不如自己的人找到一份优秀的工作时,他们更容易产生这种情绪。

自我贬低

这种心理障碍会严重地妨碍学生正常成才。在职业选择过程中,存在一种自我贬低的心理,表现为缺乏自信、缺乏勇气、对失败感到恐惧、不敢竞争以及主动示弱,这会妨碍他们发挥自己的才智。

综上所述,大学生在职业选择过程中面临多种心理挑战,这些心理问题需要通过自我认知、心理调适和社会支持等多种方式进行有效应对。

相关推荐

(c)2008-2025 广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2720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