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在处理溶解度问题时,可能会遇到以下几种常见错误:
未指明温度
错误示例:硝酸钾的溶解度是60克。
正确表述:在38℃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60克。
混淆溶液与溶剂
错误示例:20℃时,100克食盐溶液里含有10克食盐,所以,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10克。
正确表述:20℃时,100克食盐溶液里含有10克食盐,但在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
未说明饱和状态
错误示例:20℃时,把10克食盐溶解在100克水里,所以,20℃食盐的溶解度是10克。
正确表述:20℃时,100克水溶解食盐36克,所以,20℃时溶解度是36克。
计算错误
错误示例:在80℃时NaNO3的溶解度为150克,20℃时溶解度为88克。将80℃时NaNO3饱和溶液150克加热蒸发掉一定量水后又恢复到80℃,溶液变为105克,再冷却到20℃,析出NaNO3晶体的质量为(D)。
正确计算:设蒸发溶液时析出溶质质量为x,冷却析出晶体质量为y。x = 27克,y = 26.04克,27克 + 26.04克 = 53.04克。
概念理解错误
错误示例:下列物质中,随着温度的升高,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的是(C)硝酸钾。
正确理解: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溶解度变化理解错误
错误示例:不能影响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是(A)温度高低。
正确理解:温度是影响溶解度大小的因素之一。
溶液状态判断错误
错误示例: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小关系是(C)。
正确判断:需要具体分析每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实验方法理解错误
错误示例:探究影响固体溶解速率的实验应使用控制变量法。
正确理解:控制变量法是科学实验中的一种常用方法,但并非所有探究溶解速率变化的实验都需要使用控制变量法。
在处理溶解度问题时,务必注意温度、溶液状态(饱和或不饱和)、溶质和溶剂的量、溶剂种类、溶质种类等因素,并正确理解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