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的传说如下:
梁颢的年龄传奇
北宋时期的梁颢参加科举考试47年,登龙门时已经82岁,成为状元,并且官至翰林学士、开封府尹,92岁才寿终正寝。他的儿子梁固也考取了状元。
最年轻状元的传说
唐朝的贾至和明朝的丁显分别在17岁时成为状元,被称为少年得志的代表。丁显因为皇帝梦见他的名字与梦中的钉子相呼应而被钦定为状元,被称为“应梦状元”。
晏殊的诚实传奇
宋真宗时期的宰相晏殊天资聪慧,从小被推荐为神童,参加宋真宗的面试并直接被录用,进入政府高层。他因诚实而受到赏识。
徐开业和梅万清的悲剧
清嘉庆年间,新科状元徐开业和探花梅万清因故未能参加皇宫的接见大典,嘉庆皇帝大怒,将他们的名字从金榜上抹掉,意味着他们之前的努力化为乌有。
孟郊的坚持传奇
孟郊在贞元十二年(796年)第四次参加科举考试,终于成功上岸,时年四十六岁。他激动得高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范进中举的疯狂
范进在隋唐以前的科举考试中多次落榜,直到晚年才中举,成为名场面。他的故事被用来形容科举考试竞争的激烈和艰辛。
杜甫的坎坷仕途
诗圣杜甫参加了两次科举考试,将近四十岁才因为《三大礼赋》得到玄宗赏识,获得“参列选序”资格,但最终因安史之乱未能等到分配工作。
孟浩然的机遇
孟浩然考到39岁都未中状元,但在王维家里朗诵新作《岁暮归南山》时,因一句“不才明主弃”被唐玄宗赏识,获得提拔机会。
这些传说不仅展示了古代科举考试的艰辛与传奇,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科举制度的重视和人们对成功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