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制处理器是一个令人兴奋的领域,展示了创新精神和工程技能。以下是一些大学生自制处理器的例子:
Sam Zeloof
处理器名称:Z2
特点:1200个晶体管,10微米多晶硅栅极工艺,与上世纪70年代的英特尔4004处理器使用相同技术。
成就:耗时3年手工自制,曾制作首个集成电路Z1,有6个晶体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团队
处理器名称:Lain 和 EULA
特点:基于龙芯中科“LoongArch”龙架构指令集,拥有完整的SoC结构及丰富的外设支持。
成就:成功流片了两款处理器,可运行自主设计的MOS教学操作系统及Linux 5.19操作系统。
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学院
处理器名称:果壳(NutShell)
特点:64位RISC-V处理器SoC芯片设计,能成功运行Linux操作系统及UCAS-Core教学操作系统。
河海大学学生
处理器名称:BX100E-HHU
特点:基于龙芯开源的OpenLA1000 IP核及LoongArch32 Reduced指令集架构,中芯国际180nm工艺。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
处理器名称:JSIT-M3201
特点:同样基于龙芯开源的OpenLA1000 IP核及LoongArch32 Reduced指令集架构,中芯国际180nm工艺。
这些项目不仅体现了学生们的技术实力,也展示了他们在处理器设计和制造方面的创新。这些自制处理器通常在学术竞赛、研究项目或教育活动中完成,对于推动处理器设计教育和相关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