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中的前提型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于论证结构的理解和逻辑推理能力。这类题目通常要求考生在给定的论据和结论之间补充一个必要的前提,以使整个论证成立。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识别论证中的逻辑跳跃,并通过搭桥法或反向验证法来找到合适的前提。
搭桥法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技巧,它要求考生在论据和结论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具体步骤如下:
识别跳跃概念 :首先,需要找出论据和结论中不连贯或跳跃的概念。建立联系:
然后,找到一个选项,能够在这两个跳跃概念之间建立桥梁,使论证逻辑连贯。
反向验证法
则是另一种方法,通过假设某个选项不成立,来检验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如果结论依然成立,那么这个选项就不是前提。例题1
论据: 多吃核桃有益肠道健康,可增加大量的有益肠道细菌。 结论
前提:充满益生菌的肠道可以长时间保护人类心脏健康。
解析:在这个例子中,论据和结论之间存在跳跃概念“有益肠道细菌”和“对心脏有好处”。通过搭桥法,我们可以建立“有益肠道细菌”和“保护心脏健康”之间的联系,因此选项B是正确答案。
例题2
前提:所有参加4×100米比赛的田径运动员都参加了100米比赛。
结论:有些参加200米比赛的田径运动员没有参加4×100米比赛。
前提:有些没有参加100米比赛的田径运动员参加了200米比赛。
解析:题干中给出了两个前提和一个结论,要求补充一个前提使结论成立。通过识别否定词个数的奇偶性原则,我们可以确定需要补充的前提应该包含否定词,因此选项C是正确答案。
例题3
论据:配方奶会被坂崎肠杆菌污染,主要来源是奶粉本身和环境。
结论:配方奶需要用不低于70摄氏度的水冲调。
前提:70摄氏度以上的水可杀死坂崎肠杆菌。
解析:在这个例子中,论据和结论之间存在跳跃概念“坂崎肠杆菌污染”和“不低于70摄氏度的水冲调”。通过搭桥法,我们可以建立“杀死坂崎肠杆菌”和“冲调温度”之间的联系,因此选项B是正确答案。
通过以上解析,我们可以看到,解决前提型题目的关键在于识别论证中的逻辑跳跃,并通过合适的方法(如搭桥法或反向验证法)来找到使结论成立的前提。希望这些技巧能够帮助考生在公务员考试中更好地应对这类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