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在校期间可能会遇到多种骗局,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类型:
冒充公检法类骗局
诈骗分子冒充公检法机关或政府部门工作人员,通过电话、微信、QQ等方式联系学生,以涉嫌违法行为为由威胁恐吓,要求学生配合调查并保密,同时出示虚假法律文书,诱骗学生将资金转移至所谓“安全账户”。
刷单返利类骗局
诈骗分子以招募兼职刷单、网络色情诱导刷单等方式,诱骗学生做任务并承诺高额返利,然后以各种借口要求学生不断转账,最终导致学生财产损失。
虚假征信类骗局
诈骗分子冒充银行或金融机构客服人员,谎称学生有不良信用记录,要求学生注销相关服务或账号,或支付费用以消除记录,否则会影响个人征信。
校园贷款类骗局
不良网贷平台以快速放款、低息贷款为诱饵,诱导学生过度消费,陷入高额债务。
宿舍推销类骗局
推销者上门推销商品,价格通常低于市场价,但可能存在质量问题,且推销者在收到钱款后可能会消失。
向你借钱类骗局
诈骗分子可能会利用新生的同乡情结,以各种理由向新生借钱,并承诺还款,但随后可能会消失不见。
虚假招聘骗局
骗子冒充知名企业发布虚假招聘信息,要求学生缴纳报名费、培训费、押金等费用,一旦学生交钱,骗子便消失不见。
网络交友骗局
骗子伪装成同龄人或“高富帅”“白富美”,与学生建立感情后以各种理由索要钱财。
招生录取类诈骗
诈骗者通过非法手段获取新生录取信息,发放虚假录取通知书,诱使学生转账到指定账户。
缴费类诈骗
诈骗分子在班级微信群中伪装成班主任或辅导员,以各种费用为由要求学生转账。
助学金和助学贷款类诈骗
诈骗者冒充教育工作人员,声称有助学金可申请,要求学生或家长提前支付办理费用。
购物类诈骗
诈骗者通过假客服,以退款等理由诱导受害者转账。
游戏类诈骗
诈骗者通过高价收购游戏账号等手段进行欺诈。
出租、出借、出售“两卡”类骗局
骗子诱骗大学生出租或出售手机卡和银行卡,用于诈骗活动。
“跑分洗钱”类骗局
骗子发布高薪兼职广告,引诱大学生利用银行账户转移资金,帮助洗白赃款。
架设虚拟拨号设备类骗局
骗子利用“GOIP”或“VOIP”设备发布高薪兼职广告,吸引大学生参与,可能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遇到上述情况时,学生应保持警惕,及时通过官方渠道核实信息,避免上当受骗。如果遇到可疑情况,应立即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