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排名的算法通常涉及多个方面和复杂的评估机制。以下是一些主要排名体系的算法概述:
武书连大学排名算法
排序初始化阶段:
10所大学两两对决,根据互相引用关系评分。
赢者加1分,输者减1分,打平分数不变。
没有引用关系的大学各减2分。
通过45次对决得到基础得分和初始化排序。
对决迭代阶段:
设定检验半径,持续检验和修正排序结果。
学分排名算法
综合考虑考试总成绩(60%)和各项加分(40%)。
包括社会实践、出勤率、学生会干部加分、比赛加分等因素。
QS世界大学排名算法
学术声誉(40%):基于超过94000名学者的调查问卷反馈。
雇主声誉(10%):根据超过44000名雇主关于大学与毕业生就业水平的调查答复。
单位教员论文引文数(20%):衡量学术研究的影响力。
师生比例(20%):代表教学规模。
国际教师比例(5%):衡量大学中非本国教师的比例。
国际学生比例(5%):衡量大学中非本国学生的比例。
US News综合排名算法
包括本科学术声望、本科学生续读率、教工资源、入学本科生背景、资金花费、毕业率、校友捐赠等多个指标。
国内大学排名算法(如武书连版)
可能包括师资力量、学科建设、学术声誉、科研经费、学生质量、学生论文质量与数量、教育投资、物资资源、升学率、就业率、专家评分、每年报考人数、当地经济、当地环境等因素。
建议
多样性:不同排名体系有不同的侧重点和评估方法,选择排名体系时应考虑其侧重点是否与自身需求相符。
综合性:排名通常综合多个指标,选择时应全面了解各指标的权重和评估方法。
客观性:尽量选择权威性强、更新频繁的排名体系,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这些算法和评估机制共同构成了当前世界大学排名的复杂系统,旨在全面、客观地评价各大学的综合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