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地物专业,即自然地理学专业,是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专业始建于1921年,由竺可桢先生创建的地学系发展而来,并经历了多次院系调整和更名。目前,该专业涵盖了地貌、水文、土壤、气候、生态环境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过程等多个研究领域,并形成了“科学研究 - 人才培养 - 技术开发 - 服务社会”的一体化教育平台体系。
在教学方面,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专业围绕“宽口径、厚基础、重创新、国际化”的目标,培养了一批知名学者和科研人才。该专业在国内率先成立了自然地理学专业,并先后在国内率先成立了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自然资源(陆地水文,后调整为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等专业。
在科研方面,该专业瞄准国际科学前沿,密切结合国家建设发展,以研究地球表层系统的地表过程与环境和水土资源为中心。在多个科研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如中国环境格局与自然区划、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原气候与环境变迁、全球变化与人类适应、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演变、南水北调及喀斯特地貌发育规律等,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青年科技奖等重要奖励。
此外,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还设有地图学专业(现更名为地图学与GIS专业(研究生)、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本科生)),该专业创建于1957年,是当时国内综合性大学中唯一培养地图编制和地图学研究人才的专业。
研究生阶段,学院提供了丰富的专业选择,包括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等多个领域,具备完整的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的人才培养体系。
总的来说,南京大学地物专业(自然地理学专业)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就,是国内重要的地理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中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