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习俗包括:
赛龙舟:
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现在赛龙舟除了纪念屈原,在各地还有不同的寓意。
吃粽子:
粽子又叫“角黍”或“筒粽”,其由来已久,据记载在春秋时期就出现了粽子。吃粽子的习俗与纪念屈原有关,因为人们担心鱼虾会损坏屈原的尸身,所以将糯米包裹在竹筒或粽叶中投入江中供鱼虾食用。
佩香囊:
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在中国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爱意。
悬钟馗像:
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钟馗捉鬼的故事与唐明皇有关,明皇梦见钟馗捉鬼后病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张贴,以驱邪魔。
其他习俗:
包括系“辟兵缯”、戴香包、挂艾虎、门前插菖蒲、给儿童画额、喝雄黄酒等。这些习俗都与驱邪避疫、祈求健康平安有关。
端午节在2009年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节日。
这些知识点在公务员考试中可能会以不同形式出现,例如在常识判断题、诗词赏析题或者与时政热点的联系题中。建议考生了解这些背景知识,以便在考试中能够更好地应对相关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