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常见的骗术包括:
冒充公检法类骗局:
骗子通常会以官方身份联系学生,声称他们涉嫌洗钱、非法出入境等严重问题,随后要求其配合调查。在这个过程中,诈骗分子往往会出示虚假的法律文件,如逮捕证或通缉令,令人信服。任何要求转移资金到所谓“安全账户”的行为都是诈骗。
刷单返利类骗局:
骗子通过设定看似丰厚的返佣机制吸引学生,诱导他们进行刷单。在骗取信任后,骗子会以各种借口要求学生不断转账,最终让他们身陷债务泥潭。
虚假征信类骗局:
诈骗分子通常冒充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声称学生的账户存在不良记录,危害到个人征信。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往往诱导学生在不明贷款平台上贷款,实际上却是为了骗取受害者的资金。
购买演唱会门票类骗局:
骗子往往通过虚假购票网站或二手交易平台发布门票信息,诱导学生付款。支付后,学生可能不仅会错过演唱会,还会面临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
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的骗局:
骗子通过电话或短信冒充电商物流客服,声称因快递问题需要学生进行退款或赔偿,进而骗取学生的钱财。
冒充领导、老师:
一些诈骗分子会冒充学校的领导与老师,通过给学生打电话或者微信、QQ等方式联系学生,谎报挂科费用、申请保证金等,让学生转账、打款。
寝室推销:
宿舍经常会有人来推销,骗子推销的物品可能会和学习有关,有些同学交了钱,但是后续也没有收到相应的资料。还有的会以兼职的方式来骗人,骗取押金后消失。
招聘骗局:
一些兼职广告称可以免费提供兼职平台,但是要先交押金,合同解除后会退还,缴费后却已经人去楼空。
虚假奖学金、兼职招聘:
骗子声称某社团或机构提供高额奖学金,但需要先交纳一定的费用。此外,网络购物和二手交易也是大学生易上当的领域。
网络交友诈骗:
通过网络平台添加好友,聊天熟悉后成为好朋友或者恋爱关系,利用花言巧语蒙蔽受害人的理智,再编造各种理由骗取受害人钱财。
这些骗术往往利用大学生的涉世未深、急于挣钱或缺乏防范心理等弱点,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提高警惕,遇到可疑情况及时报警或向老师、同学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