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文字、图形、表格等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能力。以下是针对资料分析的一些关键点评:
关注题干时间
题干给出的时间不一定是与材料的时间一致的。例如,材料给出的是2017年的数据,但题目可能询问的是2016年的数据,这时需要求基期值。如果材料给出的是2017年全年数据,而题目询问的是2016年1-11月的数据,则需要用2017年全年的数据减去2017年12月的数据。
关注统计指标
资料分析材料中会给出很多统计指标,考生需要认真阅读并关注名称相近的统计指标之间的区别。例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商品零售额”的区别在于前者包括消费品,后者仅包括商品。
关注考点关键字
当题干中出现“A比B多”的描述时,通常是在求增长量或增长率。如果要求具体带单位的数据,则是增长量;如果是百分数,则是增长率。当题干出现“占”、“在...中”等字眼时,通常是在考比重;当出现“平均每”等字眼时,则是在考平均数。
选项分析
选项中可能同时涉及增长量和增长率,因此在计算时需要运用相关年份的数据来表达这些量。
深入剖析题目
不要仅仅停留在表面看到“同比增长率”、“销售额”等关键词就套公式,而应深入理解数据背后的含义,并通过逻辑推理找出数据间的关联。例如,同比增长10%实际上是2017年的消费额比2016年增长了10%,而不是简单地将180亿元乘以1.1。
题型与分值
资料分析题通常包括计算题、比较题、趋势分析题及综合分析题,每种题型的分值一般在0.8到1.2分之间,总分在20分左右。
解题技巧
对于复杂的计算题,可以采用替代法,即先将选项代入题干,找到合适的答案,从而节省时间。此外,快速阅读技巧也很重要,通过抓住关键词和理清逻辑关系,可以提高阅读速度与理解能力。
名词解释
掌握一些基本的名词解释,如百分数、百分点、成数、倍数、增长率、年平均增长率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资料。
通过以上几点,考生可以更好地准备和应对公务员考试中的资料分析部分。建议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注重这些方面的训练,以提高解题能力和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