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言语积累主要涉及成语、关联词、成语搭配等方面的内容。以下是一些关键点的总结:
成语积累
萍水相逢:指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
不期而遇:指没有经过互相约定就碰面,只用于熟识的人。
瑕瑜互见:指玉上的斑点和玉的光彩互有所见,比喻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两者同时存在。
瑕不掩瑜:指玉上的斑点掩盖不了玉的光泽,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
耸人听闻:指故意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震惊。
抽薪止沸: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础润而雨:比喻任何事情的发生,都先有征兆。
吹毛求疵:比喻故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
春风化雨:比喻良好的熏陶和教育。
缘木求鱼:比喻方法不对,办事不成。
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
不计其数:没办法计算数目,形容极多。
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混杂在一起。
人声鼎沸: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炸开了锅。
关联词积累
转折关联词:如“其实、实际上、事实上、但是、可是、然而、当然、却、不过”。
递进关联词:如“而且、也、还、更、甚至、尤其、重要的是、关键的是、核心的是”。
因果关联词:如“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故而、因此、可见、总而言之、导致、造成、致使、使得”。
条件关联词:如“只有…才…、除非、唯有、必须、应当、应该、需要、亟须”。
并列关联词:如“此外、另外、同时、再说、并且、加上、既…又…、一边…一边…、有的…有的…、不是…而是…、是…不是…”。
行文脉络
总-分-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观点—解释说明—重申观点。
总-分:提出观点—解释说明/提出观点—举例论证。
分-总:列举现象—提出观点/列举现象—解决问题。
分-总-分:背景/援引等—观点/对策—举例/反面论证/原因等。
分-分:并列关联词/句式、标点符号(分号)等。
意图判断
言外之意类:提出问题找对策;把握观点引申义。
敏感点
因果词:关注命题人在设置细节判断题选项时,是否强加或颠倒因果关系。
并列词:关注命题人在设置选项时,是否正确使用并列关联词。
假设词:关注命题人在设置条件时,是否强加条件关系或混淆条件与结论。
通过以上积累,可以提高在公务员考试中言语理解题目的准确率和速度。建议在日常学习中多阅读、多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