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的提问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封闭型问题:
这类问题要求考生作出简单回答,通常是以“是”或“否”一个词或一个简单句来回答。例如:“你是什么时候参加工作的?”。
开放型问题:
开放型问题要求考生不能只用简单的一个词或一句话来回答,而必须另加解释、论述,才能圆满回答问题。例如:“你在原单位的工作,要求经常与哪些部门的人打交道?有些什么体会?”。
假设型问题:
假设型问题是以虚拟式的提问了解考生的反应能力与应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思维能力等。例如:“假如我现在告诉你,因为某种原因,你可能难以被录用,你如何看待呢?”。
连串型问题:
主考官向面试者提出一连串相关的问题,要求应试者逐个答复,主要考察面试者的反应实力、思维的逻辑性和条理性。例如:“你在过去的工作中出现过什么重大失误?假如有,是什么?从这件事本身你吸取的教训是什么?如果今后在遇到此类情况,你会如何处理?”。
非引导式提问:
这类提问中,应试者可以充分发挥,尽量说服自己心中的感受、意见、看法和评论,没有标准答案。例如:“请你谈一谈担任学生干部时的经验。”。
引导式提问:
引导式谈话中,一方问的是特定的问题,另一方只能做特定的回答,主要用于征询面试者的某些意向、需要一些较为肯定的回答。例如:“你是否有过领导一个团队的经验?”。
清单式提问:
主考官除了提出问题外,还给出几种不同的可供的选择的答案,目的是鼓励应试者从多种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例如:“你所在的企业中主要的问题是什么?营业额、缺勤、产品质量差还是其他?”。
压迫式提问:
主考官会故意制造一种紧张的气氛,给应试者一定压力,通过观察应试者在压力情况下的反应,来测定其反应能力、自制力、情绪稳定性等。例如:“这次公务员考试,很多人都托了关系,听说你也走后门了。”。
重复式提问:
主考官向应试者返回信息以检验其是否是对方真正意图,或检验自己得到的信息是否精确。例如:“你是说……?”“依据我的理解,你的意思是……。”。
确认式提问:
这类问题用于确认应试者的回答是否准确。例如:“你刚才的回答是否意味着你完全同意这个观点?”。
意愿型问题:
考察应试者的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的匹配性、应试者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态度。例如:“为什么选择国家机关而且特别选择了我部门呢?”。
知识型问题:
通过应试者的回答,了解其知识面、个性倾向和思维方式等情况。例如:“唐诗宋词是我国巨大的文学遗产,你能背一首你最喜欢的诗词吗?”。
这些提问方式旨在全面评估应试者的能力、经验、应变能力和求职动机,以确定其是否适合拟任职位。在面试过程中,应试者应充分准备,以便能够灵活应对各种提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