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大学,全称“中国工农红军大学”,简称“红军大学”或“红大”,是中国工农红军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培养训练军事、政治、专业干部的学校。它具有以下特征:
校长背景:
校长通常是一位有丰富经验的指挥员,如首任校长何长工,据说他从未吃过一次败仗。
学员构成:
学员主要是经验丰富的老战士,如平均有八年作战经验,受过三次伤,且多为营团级以上干部。
教育费用:
教育费用非常低,每个学员每月的费用加起来不到15银元。
教学环境:
以窑洞为教室,使用石头砖块作为桌椅,黑板由石灰泥土糊成,这种简朴的校舍结构使得学校完全不怕轰炸。
教学资源:
由于物资匮乏,学员甚至使用敌人的传单反面作为课堂笔记。
教育内容:
学习内容包括党的建设、红军和红色政权的建设、社会发展史、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红军政治工作、野战条令、外军作战经验、步兵战斗条令等。
教学方法:
坚持理论与实际并重,前方与后方结合的原则,鼓励学员参加实际战斗或观摩指挥,并根据战场实际讲授战略战术。
组织设置:
设有高级指挥、上级政治、指挥、参谋等学科,并附设有教导队、高射队、测绘队等。
历史沿革:
前身为1931年秋由红军第一、第三军团教导队等组成的红军学校,1933年11月7日正式成立为中国工农红军大学。
简称别称:
有时也被称为“赫西斯大学”,以俄国工人赫西斯烈士命名。
红军大学在中国革命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培养了大量高级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的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