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与职业学校联合培养是指 普通本科高校与高职院校之间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一种教育模式。这种模式旨在整合双方的教育资源,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满足社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以下是一些具体的联合培养方式及其特点:
“4+0”模式
由江苏大学与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采取“4+0”模式联合培养本科生,办学点设立在高职院校。
人才培养方案由两校共同组织实施,日常教学管理由高职院校负责,江苏大学进行指导,学生管理工作由高职院校负责。
学生学习期满,成绩合格,颁发江苏大学毕业证书,毕业证书上标注办学类型和学习形式;对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学生颁发江苏大学学位证书。
“3+2”五年一体化模式
武昌职业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与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开展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试点。
学生读完3年高职高专拿到专科文凭后,可继续到本科高校读2年,最后拿到本科毕业证和学位证。
联办本、专科学籍由院校分段管理,院校都负责学生培养,毕业证等同于专升本。
联合培养试点项目
普通本科高校与高职院校联合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试点项目是湖北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
实施普通本科高校与高职院校协同,“专本分段,3+2五年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
合作内容与特点
联合培养试点工作以培养高质量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核心,以本科院校与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联合培养为基础,以与行业、企业合作为基本途径。
实现创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本科院校负责全程监控教育教学质量,负责学生学籍管理和相关教学教务管理,颁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高职院校负责教学实施、学生管理和日常生活管理。
国际合作
韩国庆南大学与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合作,共同为“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庆南大学联合培养院校”等揭牌。
双方将在合作教育、人才培养等方面达成共识,推动双方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资培训、国际认证体系等方面的合作,提高职业教育的培养质量。
建议
联合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建议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进一步加强合作,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确保联合培养的质量和效果,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同时,高职院校也应积极拓展国际合作,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技术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