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存在多所重要的大学,它们在战火中坚持教学和研究,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和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大学:
西南联合大学
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联合组成,成立于1937年11月,初名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后迁至昆明,改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在抗日战争时期培养了大量人才,成为战时中国最高学府之一。
华北联合大学
成立于1939年7月,由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延安工人学校、安吴堡战时青年训练班联合成立,是敌后抗日战场上的第一所高等学府。华北联合大学培养了大量抗日干部,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抗大)
由中国共产党创办,成立于1937年初,前身为红军大学。抗大在抗日战争时期培养了大量军事和政治干部,为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国立中央大学
抗战时期,中央大学迁至重庆,成为当时中国最高学府之一。抗战胜利后,中央大学迁回南京,并于1949年更名国立南京大学。
北京大学
北大在抗日战争时期迁至长沙,后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合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再迁至昆明,最终复员返回北平。
清华大学
清华在抗日战争时期迁至长沙,后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合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再迁至昆明,最终复员返回北平。
南开大学
南开在抗日战争时期迁至昆明,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合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最终复员返回天津。
西安交通大学
抗战时期,学校迁至重庆,许多学生投笔从戎,投身抗日斗争,学校被誉为“民主堡垒”。
西北工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始建于1938年,抗战时期学校迁至西安,成为培养航空、航天、航海人才的重要基地。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前身为西军电,抗战时期学校迁至西安,成为培养电子科技人才的摇篮。
这些大学在抗日战争时期不仅坚持教学,还积极参与抗日宣传、军事训练和人才培养,为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