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的人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正确目标型 :这类人约占大学生总数的8%,他们要么醉心于自己的专业,并以专业为职业目标而努力,要么在专业之外找到明确目标,并能将专业之外的东西发展成为自己的职业。这类人能够认识自我,目标明确,兴趣和目标统一,生活充实,精力集中,很快成为佼佼者。错误目标型:
这类人约占总数的15%,他们或者不喜欢本专业,但是又要去死记硬背拼成绩拿奖学金,或者拼命过四六级,或者盲目考研;或者把不能当职业的爱好兴趣等作为职业目标。这类人产生错误目标的原因是不认识自我,往往眼界狭隘,头脑偏执。后果是目标的错误,兴趣的偏颇,能力的局限,使得这类人要么过的痛苦,要么注定失败,无论干哪行都不会有太大成就。
没有目标型:
这种人最多,占总数的60%,表现为对专业没感觉,谈不上喜欢不喜欢,也不知道可以做其他什么。他们每天起床吃饭,正常上课,偶尔自习,经常睡觉玩游戏。为了上课而上课,鲜有自己的安排和计划。
被推荐型:
部分人即使文凭不高,也凭借父辈的影响力顺利进入大学,而其他普通平民则很少能有这样的机会。有人提到,甚至有少数人连初中都没有毕业,却凭借某种关系被推荐进入高校。
特殊类型
保送生:
包括外语类、竞赛类、公安英烈子女、优秀退役运动员等。保送生通常免予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而直接录取入学。
国际交流生: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国际交流生来到大学校园,他们带来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视角,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多样性和国际化交流。
其他
家庭安排:有些人是家里人已经安排好一切去混毕业证的。
消遣型:家里有点钱,不知道干什么,到学校消遣的。
这些类型并不是相互排斥的,一个人可能同时属于多个类型。例如,一个学生可能既是正确目标型,又有家庭背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