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多种招聘陷阱,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类型:
虚假广告陷阱
用人单位夸大或隐瞒实际情况,发布不真实的招聘信息。
广告中职位名称诱人,实际工作内容与描述不符。
色情陷阱
以招聘公关人员等名义,实际上要求从事性服务。
传销陷阱
以招聘名义诱骗求职者参与非法传销活动。
限制人身自由,强迫从事传销活动。
协议陷阱
就业协议代替劳动合同,缺少关键条款。
含有“霸王条款”,如无条件服从加班、试用期离职无工资等。
试用期陷阱
只试用不录用、不签订劳动合同、随意延长试用期。
费用陷阱
设立各种名目收取不合理费用,如风险抵押金、培训费等。
智力陷阱
以考题形式测试应聘者,然后以各种理由不录用。
假招工
中介机构虚构用人单位,收取费用后不提供工作。
假高薪
诱骗求职者支付费用后告知高薪岗位已招满。
黑中介陷阱
没有人力资源服务许可的中介机构收取费用。
兼职陷阱
声称高薪兼职,实际工作辛苦且收入低。
收费陷阱
用人单位或中介机构以各种名义收取费用。
防范这些陷阱的建议包括:
通过学校及相关部门组织的就业指导和安全教育活动提高识别能力。
使用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高校就业网站等正规途径获取就业信息。
不要轻信口头承诺,签订正式服务协议前要仔细审查。
警惕索要敏感信息、扣留证明原件等行为。
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不要轻易泄露银行卡、网银、支付宝等密码信息。
对于要求先交费作为条件的招聘、面试、实习等要特别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