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专业课思政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培养政治认同感
以培养具有政治价值认同感、政治实体认同感、政治工具认同感及政治效能感的大学生为目标,深入挖掘专业伦理与职业道德、传统文化与中国精神、世界公民等思政内容元素。
提升知识水平
明确高校思政课的教育目标,熟悉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系统的基本要义和主要内容。
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辨别正义和非正义。
掌握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知识和思想政治理论,了解当今世界热点及各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具备社会责任感、道德观念和正当精神。
具有基本的民事、行政、刑事及国际法等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加强实践能力,实施综合性活动,扩大参与领域和有效介入手段。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能力,使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
塑造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引导学生树立为国家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远大理想,培养严谨治学的学风,强化诚信意识和社会公德。
增强文化自信和历史观
通过介绍中国古代数学成就等内容,引导学生增强对祖国文化的自信心。
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和文化自信,使学生具有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和民族自豪感。
促进全面发展
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倡导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精神。
通过课程思政建设,形成一套线上线下相融合的课堂教学范式和考核与激励相结合的评价体系,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做出积极贡献。
综上所述,大学专业课思政的目标是通过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政治信仰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