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申论历史典故

左岸教育 · 2024-12-27 02:12:00

公务员考试申论中可能会涉及一些历史典故,这些典故通常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人物或事件有关,能够增加文章的文化底蕴和论证力度。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历史典故及其解释: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

出处:

《诗经·大雅·民劳》

解释:这句话的意思是,老百姓太劳苦,也该稍稍得到安乐了。例句中提到,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

千举万变,其道一也

出处:

《荀子·儒效》

解释:形式无论如何变化都是依照一个规则、中心或是基础,缺少这个规则、中心、基础那么事物就不会存在。例句中用于说明尽管政协会议的方式有所调整,但委员们的履职尽责的使命担当一以贯之。

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

出处:

宋代 程颐《代吕公著应诏上神宗皇帝书》

解释:执政的根本要义在于顺应民心,保障民生,让老百姓安居乐业。例句中提到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言之高下在于理,道无古今惟其时

解释:

评价言论的好与不好,不在于声音高低而在于所说的是否有道理。

孟母三迁

出处:

《孟子》

解释: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孟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三次搬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环境能改变一个人的爱好和习惯,强调人应该接近好的人、事、物。

祖逖闻鸡起舞

出处:

《晋书·祖逖传》

解释:祖逖听到鸡鸣就起床练剑,最终成为一代名将。这个故事用来形容人要有勤奋的精神和坚定的意志。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解释:

范仲淹从小立志为天下苍生谋福祉,勤奋学习,最终成为一代名臣。他常常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陈蕃愿扫除天下

解释:

陈蕃年轻时就有澄清天下的志向,他认为大丈夫应该以扫除天下坏事为己任,而不应只关注个人小事。

班超投笔从戎

解释:

班超不愿长久从事笔砚之职,决心投军边疆,最终成为东汉时期的重要将领。这个故事用来形容人有远大的志向和决心。

入木三分(王羲之)

解释:

王羲之的书法笔力刚劲有力,相传他写祝版时,笔力能入木三分。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书法笔力强劲,也比喻对文章或事物见解深刻。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解释:

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俞伯牙弹琴,钟子期能领会其意,两人成为知音。

墨守成规

解释:

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批评那些不愿接受新思想的人。

一字之师

解释:

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之师。

口蜜腹剑(李林甫)

解释:

形容人表面和善,内心阴险毒辣。李林甫以甜言蜜语待人,却暗中陷害他人。

郑人买履

解释:

讽刺那些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郑国的人因过于相信“尺度”,以致买不到鞋子。

三顾茅庐

解释:

东汉末年,刘备三次拜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后比喻诚心诚意地登门拜访或邀请某个人。

杞人忧天

解释:

比喻完全不必要的或没有根据的忧虑和担心。杞国有人担心天会塌下来,自己无处安身。

完璧归赵

解释:

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国送回赵国。后借指把原物完好地

相关推荐

(c)2008-2025 广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2720号-19